如何寫出一篇「燒情緒」的廣告?



這是一份另類的工作。

開頭不久,
就可以看到 George Clooney 以一個談判專家的身份,
來執行一份「專門炒人」的工作。

而這種工作,
大概是另類到可能你一輩子都不會聽説過。

值得一提的是,
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消息,
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:

「啊乾!爲什麽是我?」
「你知不知道我爲這公司付出了多少年?!」
「沒了這份工作,啊我該怎麽辦?」

對於以上這些回應,
只能說都是預料之内,
且不痛不癢地讓人一聽就知道下一句想要講什麽。

而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,
以下這兩個人的回應:

第一、片中演技精湛的黑人
第二、光頭佬(本章暫時不提他)

如果有認真看的話,
不難看出黑人在講著話的時候是眼氾淚光、
鼻翼的兩側有一小片肌肉是在微微抖動著,
有一種像是在忍住不哭的感覺。

而接下來,
他的對白才是最揪心的。

「你晚上怎麽睡得着?你説啊?你的家人好嗎?他們晚上睡得好嗎?沒有停電吧?暖氣開著嗎?冰箱塞滿食物?瓦斯桶也滿滿的?周末去查克起司餐廳大吃一頓?」

這就是「意境」的威力,
引發情緒的按鈕。

對比之前一堆人一直喊:
「啊我很慘!我該怎麽辦?!」

我的感覺是靜如止水,沒有一絲心痛。

因爲這類的回應很流於表面,
沒有深入地觸碰到聽者的情緒。

不過分的說,
聽者内心可能還打著這樣的對白「關我什麽事?」

而且當十個有九個都這樣講的話,
其實你和別人又有什麽分別?

這就是爲什麽,
我在寫《臉書行銷這檔事:第三章》時,
我很强調一個廣告内容必須要有觸動到消費者的情感,
帶動他們的情緒。

唯有這樣,你的廣告内容才會引起注意。

然後引人深思,
進而讓人有一種想要尋求幫助、
想要做出改變的決定。

而這個決定,
就是要透過你的產品或是服務才能順利完成。

這才是廣告的目的啊!

換個角度來看,
黑人的對白是從因爲失業,
而可能在生活層面上會遭遇到的種種問題去設計的。

這一些問題,
也反映了一個窮苦家庭會面臨的厄運。

簡單擧一些我想到的例子:

「吃不飽穿不暖、今天還沒過完就要擔心明天怎麽辦、看著發育著的孩子每天沒得好吃而越來越瘦、家裏的米不知道還可以撐多久、已經不知道有多久沒有一家人好好出去吃頓好的、躺在床上一想到下個月的房租水電單就睡不着、一想到孩子的學費和他們的將來就捂臉不知該怎麽辦。。。」

那麽問題來了。

什麽人在看到這類型的内容時,
會特別感同身受,
并且有所需求呢?

再來就是,
在這個有需求就必有供應的世界裏,
什麽人能夠滿足這些需求呢?

答案可能是:
平均收入為中下的打工族,或
每個月入不敷出一直承受車貸房貸壓力的人

以及

販賣「夢想」的行業如:
銷售、直銷、自行創業、投資、
或是一些打著「快速致富」口號的行業。

先用這些煽動人心、讓人動之以情的字眼來燒情緒。

再讓他們看到希望,
看到別人經由某個行業而得到改變、變得更好時,
相信就會有一堆「信徒」或是,
「鐵粉」一窩蜂的湧入該行業。

而廣告的目的,也就順利完成。

今天不管你是招聘人才、賣產品、
賣服務、賣一個想法、還是賣一個機會,
如果一個廣告無法引發情緒的話,
那其實就和一部看到睡著的電影沒有分別。

下次再出廣告前,不妨先問問自己:
到底要如何寫才能引發「目標客戶群」的情緒?

沒有情緒就沒有贏得「第一眼」的關注,
沒有了前面的關注,
就別妄想「目標客戶群」會有想要看下去的欲望,
沒有看完整篇廣告文的話,
你説那成交率能有多高?

一部賣座的電影不能沒有情緒的元素,
一則能把產品賣到斷貨的廣告亦如此。